优质教育基金督导委员会今日(七月三日)公布「杰出学校奖励计划」的评审结果,共有二十一间学校获颁二十四个奖项,包括六个「杰出学校奖」及十八个「优异奖」。
督导委员会主席顾尔言在宣布结果时表示,奖励计划的概念是设立一项持续推广的优质学校运动,以培养优质教育的文化。
他说:「这项活动的目的是表扬获奖学校的杰出教育措施,以及推广他们的卓越表现。」
他强调,获提名的学校必须符合评审准则,而并非学校之间的互相比并。
他说:「参加学校必须搜集及向评审团提供有关资料,证明他们在获提名范畴符合获奖准则。」
「这个过程可推动学校自省、自学及改进,从而培养优质教育的文化。」
杰出学校奖获奖学校名单如下:
第一范畴 ─ 管理及组织
爱群道浸信会吕郭碧凤幼稚园
沙田崇真中学
大角嘴天主教小学(海帆道)
西岛学校
第三范畴 ─ 校风及培育
仁爱堂田家炳中学
第四范畴 ─学生表现
沙田苏浙公学
优异奖获奖学校名单如下:
第一范畴 ─ 管理及组织
恒生商学书院
罗定邦中学
保良局陆庆涛小学
保良局胡忠中学
圣公会嘉福荣真小学
第二范畴 ─教学及学习
匡智翠林晨岗学校
香港灵粮堂幼稚园
保良局朱正贤小学(上午校)
保良局罗氏信托学校
圣公会嘉福荣真小学
圣公会荣真小学
大埔旧墟公立学校(下午校)
第三范畴 ─校风及培育
金文泰中学
蓝田循道卫理小学
沙田崇真中学
第四范畴 ─学生表现
庇理罗士女子中学
保良局陆庆涛小学
仁济医院第二中学
获奖学校的表现令评判团留下深刻印象,顾尔言代表评判团向获奖学校致贺。
他说:「评判团亦非常赞赏所有获提名学校所付出的努力。事实上,学校能主动参加此项奖励计划,无疑已实践不断求进、追求优质教育的承诺。」
「总括来说,评判团从学校提供的资料中找到许多良好及杰出的学校教育措施。获奖学校较其他学校更能符合公布的评审准则,但我们很高兴看到其他参与学校亦有很多良好教育措施。」
「杰出学校奖励计划」是回应《教育统筹委员会第七号报告书》的其中一项建议而设立,就是在香港培养优质教育文化。
计划的目的是表扬和鼓励表现卓越的学校;推广和宣传学校的卓越教育工作;及在学校界别培养优质文化,鼓励学校因应本身的独特条件追求卓越成就。
「杰出学校奖励计划」于一九九九年六月接受提名,共有一百八十四间学校获提名(约占全港学校总数的百分之九),涉及奖项三百一十二个,涵盖四个学校教育工作的范畴:「管理及组织」、「教学及学习」、「校风及培育」及「学生表现」。
评判团本由社会知名人士利国伟博士担任主席,负责评审提名及甄选得奖的学校。但他因个人理由未能出任,遂由前教育统筹委员会主席杨紫芝教授担任代主席。
评判团其他成员包括优质教育基金督导委员会主席顾尔言、教育署署长张建宗、前教育署署长李越挺、教育委员会主席郑慕智、香港教育学院教务长张永明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李子建教授、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顾问蔡黎悦心女士及教育署首席教育主任刘刘颖雯女士。
此外,两位国际顾问,来自澳洲墨尔本大学的Prof Brian Caldwell及荷兰University of Groningen 的Prof Bert Creemers亦应邀就计划的评审准则、过程及方法,在国际层面上提供专业意见。
顾尔言说:「评判团的组合确保在评审过程中可听取各方的中肯专业意见。」
「所有提名均根据一套详细的评审准则及等级指标来评审。这套评审准则及等级指标是参考国际文献与研究,并经两位国际顾问确认而订定。」
他说:「过去十八个月,评审员用了约一万六千工时参与义务性评审工作,我们衷心感谢各评审员对这项计划的贡献及支援。」
评审工作的完成标志着奖励计划第一阶段的结束,并已找到获提名学校的良好教育措施。
顾尔言说:「由现在开始,奖励计划会进入第二个重要阶段,就是推广在评审过程中得以展现的良好学校教育措施,在学界培养优质文化,并带动学校之间互相分享、彼此学习的风气。」
第二阶段将举行报会、经验分享会等推广活动,这些活动会有助推动教育界在本港提供优质教育方面追求卓越。
顾尔言说:「我们深信所有参加学校均能从这项奖励计划汲取宝贵经验,反思本身的优劣,从而筹画方案,追求卓越。」
杰出学校奖励计划的颁奖典礼将于七月十二日举行。
完
二○○一年七月三日(星期二)